Star Trek
Galaxy Quest
原本兩部電影或影集的名稱就可以看出 GQ 是在「影射」ST,Holliwood 很多明星也是從小看著 Star Trek長大,很多人的夢想之一就是在電影或影集裏參一腳。有的明星甚至拒演 Star War,原因只是單純認為自己是 Star Trek 的死忠影迷🤔
Original series 早年在台視播出時,被翻譯成風馬牛不相干的星際爭霸戰,也完全誤導影集開拍,反戰、追求和平的初衷與願景。Trek 是尋跡、探索、跋涉的意思,和 Quest 類似。
人類面對批評時,很難就事論事,很容易把別人的批評當成人身攻擊,不要說要求別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是不可能的任務,連疫情間要求大家戴口罩,都會劍拔弩張、訴諸暴力,見證人與人的對話、溝通,非常困難。
導演早就看出這點,其實早年就有強敵壓境才會團結的說法,劇情就藉由人類面對外型強權、未來人類視角,反視自己的文明與發展。
第二代 Next Generation 在台灣開播時,片名居然被改成「銀河飛龍」,也是為了市場亂翻一通。
NG 最後一集,終於回答人類的起源,星際任務蒐集宇宙所有「人種」或文明物種的DNA,發現有一小段不同的結構,似乎和生物特徵無關,完全不知道代表什麼意思,在蒐集所有物種的DNA後,赫然發現這些不同片段組合起來是一段影音紀錄,是人類老祖宗在自己文明即將滅亡時,把訊息分散在不同的DNA載具(類似生命力強悍的細菌載體),向宇宙各方傳送,冀望這些強勢的DNA到達適合生存的行星,可以繼續繁衍文明物種。
夾附的影音訊號,只是告訴後人,「你們都是我們的子孫」,希望你們能和平相處,不要為了爭奪地盤、互相攻擊。
不過,老祖宗好像沒有交代,他們的高度文明為何會滅亡。影集只是提出問題,沒有答案,除了要觀眾自己 trek 自己 quest,主要原因還是導演、編劇也不知道答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看電影時,真正的導演、編劇是自己的大腦,每個人看同一部影片,最後記得的劇情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一直在過濾、分析,所有「大腦覺得不合理」的劇情都會被改寫,過了幾天的沈澱,就會衍生不同的劇情,然後自己深信電影真的就是這樣演。
號外:楊紫瓊奪下奧斯卡影后後,又要主演新的 Star Trek 影集,Star Trek 的魅力顯然絲毫不減,就像我們面對浩瀚的宇宙一樣,充滿好奇。
哲學家 Spinoza 認為自然 nature 就是上帝 god,有人問愛因斯坦信不信上帝,愛因斯坦曾回他信的是 Spinoza 的上帝。 Star Trek NG 的導演,似乎也是往這個方向引導。
Spinoza's metaphysics consists of one thing, substance, and its modifications (modes). Early in The Ethics Spinoza argues that there is only one substance, which is absolutely infinite, self-caused, and eternal. He calls this substance "God", or "Nature". In fact, he takes these two terms to be synonymous (in the Latin the phrase he uses is "Deus sive Natura"). For Spinoza the whole of the natural universe is made of one substance, God, or, what is the same, Nature, and its modifications (m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