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24
江 城子 蘇東坡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唯有淚
人學中心(以前的通識中心)前一陣子可能在審閱學校老師下學期開課意願時,發現我已經退休,來信希望我可以繼續開課,我已經同意再幫一學期。 雖然很喜歡上課,也不太可能一直教下去,可是學校一直欠缺天文相關的通識課,我同意的同時也跟他們提及你很適合開天文相關課程,說會找時間問問你有沒有可能也來幫忙開通識課。 我的課是天文學概論,不過我主要在講故事,講前輩研究天文的原始目的,試著彙整前輩回答生命、人、智慧文明何去何從的智慧。而且講太多知識性內容,很多學生就開始打瞌睡,只好利用故事穿插。 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內容上課,主題也不一定要是天文。
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的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應改名為「椰黍菌酸」較為精確。 國內的稻穀收穫後由由糧食業者碾製加工為白米或糙米,包裝於市場銷售,加工過程未經發酵,且市售食米多數於收穫後半年內售罄,並無保存過久致病菌污染之虞。 椰子、玉米 蒸或煮製造、沒有添加玉米粉的純米粉,和米類似。 衛福部資訊 依規定,米粉絲產品米含量為100%,品名始得標示為「純米粉(絲)」或「米粉(絲)」,如米含量超過50%者,其品名得標示為「調和米粉(絲)」。 惟如米含量未達50%,其品名不得宣稱為「米粉(絲)」或「調和米粉(絲)」,避免造成消費者誤解,據了解廠商均逐步改善中。
傳說某些物理學家的碩士論文寫得比博士論文好,回想起來,我的碩士論文的創意也是和博士論文的創意相當。 我的博士論文,需要的基礎能力更多,但是博士論文題目、處理方式都是老闆指定,我的工作只是突破各個關卡,想辦法攻城掠地、達陣。 碩士論文方向也是老闆給的,但是老闆並沒有明確指出方向,而且完成的過程有點迷離。 老闆建議我們做磁單極,給我們一篇論文做參考。 我一看論文,需要懂拓撲才看得懂,因此研二一開學就開始整天在數學系遊牧,想在一年裡把錯過的幾何、拓撲補齊。 當時很迷惘,覺得該學的太多、永遠學不完,不知道研究應該從何下手。當時研究沒有進展,申請留學的時程也沒有規劃,關心我的林清凉老師看我都沒有動作,有一天把我叫去,說已經跟三位老師講好,他們都同意幫我寫介紹信,要我馬上拿申請文件去給他們。因此,我也是相當被動的完成所有申請學校的手續,自己好像完全心不在焉。 之後,我還是沈浸在幾何、拓墣的世界,論文還是原地踏步,老覺得學海無涯,前方地平線空無一物,回頭也看不到出發的海岸。 當時心存僥倖,想說申請到學校就落跑,實在不怎麼想花心思寫論文,完全沒有想過,這個「不懂也能創作的」關卡,以後還是無法迴避。 有一天傍晚,我在系上老師休息室看報紙,突然聽到隔壁林老師在詢問張老師我的近況。當時老師允許研究生在老師休息室看報紙,雖然那裡好像只有報紙。 物理系所在的二號館,古色古香。系辦和休息室原來應該是一間大教室,用高聳的書櫃隔成兩間,老師完全不知道隔牆有耳,還是他們心知肚明,刻意講給十萬火急、居然還悠哉悠哉在看報紙的我聽。 林老師關心我的近況,詢問對我的看法。張老師回說:有點小聰明,但是很不用功。 老闆不知道我在數學系努力的掙扎、努力求生存,實在是非常用功,而且用功得、開心得連我自己都無法置信。 當下有點受傷,林老師和張老師都這麼關心我,我卻讓他們擔心、失望。當下無聲無息的偷偷溜回宿舍。 吃完晚飯、洗完澡、吹了一個多小時洞簫,完成沈澱思緒的暖身動作,接近半夜時開始振筆疾書。 其實我有一個創意,已經醞釀很久,只是面對無涯學海,總覺得前面的學問充滿誘惑,也不確定這個創意能否證實,一直沒有真的想動手做什麼。 因為什麼都沒有進展,雖然知道老師很關心,還是有點心虛,也不知道怎麼回應老師的詢問,研二時一直躲,盡可能不要碰到老師。 終於被逼急了,印象中算了五、六個小時,終於證實我的創意正確無誤。很快的把計算稍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症狀?(自由時報) 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程涵宇指出,潛伏期為1-10小時,主要影響器官為肝臟、大腦和腎臟。人類的徵兆和症狀與其他粒線體毒素臨床表現相似,但嚴重程度和時間進程有所不同,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嘔吐、腹瀉、血便、少尿、血尿等,患者檢查期間的發現包括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黃疸和四肢僵硬、嗜睡、譫妄、休克、昏迷和死亡。 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 程涵宇提到,易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主要有4大類,包括:變質澱粉類產品、變質的新鮮銀耳、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以及椰子製品,因此像是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及發酵玉米麵容易出現米酵菌酸污染。 米酵菌酸加熱可去除? 許多人以為加熱就可以消除細菌,但程涵宇直言,這方法是沒辦法的,120℃加熱1小時,其毒性仍在,因此目前沒有針對解毒的特效藥。 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吃的出來嗎? 程涵宇提到,受到汙染的食物是吃不出來的,因為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因此受污染的食品具有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食藥署 提醒,不論是什麼食物、食材,應遵守「5要」原則,以遠離食物中毒。 ●要洗手: 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 ●要新鮮: 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要生熟食分開: 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兔交叉污染。 ●要徹底加熱: 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C。(這個不適用米酵菌酸) ●要注意保存溫度: 保存低於7°C,經烹煮或易腐敗食品低於5°C,室溫不宜久置。
AI 復 AI , AI 何其多!我生待 AI ,萬事成蹉跎。 很多人預測AI最後會因為產生自覺,為了保護地球長久的生態平衡,不得不策動消滅人類的歷史任務。 但是多數人可能沒有想到的,可能是,人類會因為過度依賴 AI 、加速耗盡地球能源,在AI自覺之前,就因為環境不可逆轉的相變,自己終絕自己。 懶的代價就是消耗大量能源 以前我們沒有終端機可用,為了避免程式的邏輯錯誤,要花好幾天重複打卡、排隊的困擾,寫程式時就會在紙上仔細檢查。 到了美國發現只要亂敲鍵盤,電腦馬上有回饋,很快就習慣在螢幕前直接亂敲、亂打,不再把事前檢查當一回事,完全忘了電腦代勞檢查,要耗費龐大能量,完全無視白吃的午餐是一種昂貴的陷阱。 反正付錢的也不是自己,付錢的學校或分配人民納稅錢的政府,可能也忽視真正要付出的代價是可憐的地球生態。 網路搜尋引擎、AI協助處理各種事務,都是用最笨的方法、最耗能源的方法,笨笨的摸索正確或最好的解決方式。在 AI 自覺前,懶惰成性的人類,還是會懶懶的用土法煉鋼法摸索。可惜的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笨笨的摸索需要地球付出龐大的代價。 人類協助AI消滅人類 AI一方面讓懶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一方面讓人類自認生活越來越幸福,也誘使人類設法餵飽他越來越難以滿足的胃口,忘了滿足胃口形同向地下錢莊借貸,忘了財務失控後必須付出的代價。 人類真的只能像旅行鼠一樣投海,完全搞不清楚未來在哪裡嗎?當那些科技新貴累積幾百輩子都用不完的財富,在富豪排行榜節節高昇時,記者莫名奇妙的自豪、羨慕語氣,難道都沒有人發現事情怪怪的嗎? AI 復 AI , AI 何其多! 我生待 AI ,萬事成蹉跎 有點好笑的是,AI 靠搜集網路資訊學習,但是和人腦一樣無法判斷這些資訊的真偽,和人類一樣會上當、傳播不實訊息,更有人宣稱AI會越學越笨、越學越壞,複製人類所有缺點,大家忙了半天,只是讓真理越辯越迷糊。 問題是大家都在搶速度,漫步的烏龜不想追不上宇宙的速度,弄得大家被迫盲目追速,烏龜真的能生存嗎? 誰知道歷史是不是一再重演 人類也許就是地球前一代主宰的偷懶產物,人類就是一種 AI android。 後記 以前擁核群眾哭喊缺電,常嘲笑反核群眾只會靠「愛」發電,誰知道現在喊缺電的也指望「愛AI」來幫忙發電。
Image
  要看到美麗的龜山島,要怎麼劃位? 如果是搭莒光2先往花東,想要看海的劃位,根據探子來報要選擇以下車位:1/5/9/13/17/21/25/29/33/37號 573/392=181 詳細 一般單程票 臺北    臺東 自強(3000) 344.9km 敬老 1 張 392   元 票價試算結果 詳細 車票類型 起訖站 車種 里程 票數 票價 詳細 騰雲座艙單程票 臺北    臺東 自強(3000) 344.9km 敬老 1 張 573   元 自強號EMU3000型座位配置圖 [逆環島(台北往花蓮)(偶數車號)] 騰雲座艙乘車服務: 為了讓旅客舒適地享受旅途,特別將3000型城際列車每列次第6節車廂打造成騰雲座艙,和一般車廂相比,騰雲座艙提供30個座椅,提供寬敞的乘坐空間、沉著色調及皮革扶手質感的專屬座椅。 免費精緻餐飲及專人服務 為搭乘旅客精挑細選來自國內、外的各種優質點心、飲品,可透過官網購票,預選餐點(其中騰雲座艙限定台鐵便當只要預訂就能享用),即享有「專人直送」餐點的獨有貼心服務。未經線上選餐,亦可於入座後,於列車上任選各式甜點及罐裝咖啡、騰雲座艙限定氣泡水、EMU3000型設計款瓶裝水等飲品。於享受嚴選點心、飲品的超值體驗中,展開專屬搭乘旅客的騰雲座艙味覺旅行。 ※考量台鐵便當之賞味期限及送餐時效性,以指定開放預訂便當車次及該車次便當派送區間為限。 每個座位皆設有USB插槽和110V充電插座 提供旅客於車上使用電腦、手機等3C電子產品時,能隨時充電。 雙層行李架 供旅客方便放置大型行李,小型行李建議可放置座位座位上方行李架。 車廂提供免費wi-fi 車廂提供免費wi-fi,讓旅客享受便捷快速免費無線上網。 椅背收藏式餐盤 方便旅客放置餐點、飲品,餐點食用完畢後可收藏回椅背。 男性及女性專用洗手間 乾淨的洗手間環境,供旅客乘車時使用。
  光 速  自然界不可超越的極限 高文芳 我們都知道光速很快,大約每秒 30 萬公里,一秒鐘可繞地球七圈半。就是因為太快了,古希臘學者一直相信光速是無窮大。笛卡兒甚至還認為,光速如果不是無窮大,整個哲學體系都要重寫。 直到 17 世紀,丹麥天文學家羅莫發現木衛一每次月食開始的時間都不太一樣。而且,我們越靠近木星,月食開始時間越早。羅莫推估,這個時間差,就是光穿越地球軌道所需要的時間。只要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半徑,就可以推估光速。當時由於精準度不太理想,羅莫的測量值,大約比精確值短少了約 26% ,不過這是首次測量出光速數值,也確認了光速是有限的,而不是無窮大。 1905 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更大膽地做了一個假設:真空中的光速在等速相對運動的座標系中都相同,意味著即使我們等速朝著光源跑,看到的光速也不會增加。以前有位助教在上相對論課時,講了一個笑話:某甲以 0.8 光速,乙以 0.7 光速互相接近,這樣甲看乙接近的速度,不就應該超過光速嗎?事實上,當我們看著高速運動的物體乙時,不但同向的長度會縮短,上面的時鐘也會走得比較慢,也就是乙的時空會隨著運動而扭曲,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非常奇異的世界。愛因斯坦的假設經過了多次實驗證實,後來造成深遠的影響,然而實在是超乎想像,對一般民眾而言,恐怕是 20 世紀最震撼的結果。 也因為光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量都一樣,所以 1983 年,國際度量衡標準局正式將一公尺的定義改成光行進 1/299 792.458 0 秒的距離。從那天開始,精確測量光速的意義,變成精確測量一公尺的長度為何。 有質量的物體,運動速率永遠沒有辦法超過光速,則是相對論的另一個重要結論。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質能可以互變,其公式就是 。而且有質量的物體,一旦動起來,質量不但會增加,而且速率一旦接近光速,物體的質量,也就是能量會急速飆升,當速率挺進到光速時,能量就會變成無窮大。換句話說,要把有質量的物體加速,剛開始還算古典的困難,一旦速率越來越快,加速就會越來越困難,需要補給的能量當然就會越來越不像話。不難想像,任何有質量的物體,想要達到光速,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 光速是不可超越的這件事,在歷史上也曾遇上不少挑戰,但後來全以失敗告終。愛因斯坦和波耳的世紀大論戰,最後發現兩個纏結的基本粒子,即使距離再遙遠,也會透過量子效應瞬間
Imag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ffraction_spike Support vanes Comparison of diffraction spikes for various strut arrangements of a reflecting telescope – the inner circle represents the secondary mirror The optics of a  Newtonian reflector telescope with four  spider vanes supporting the secondary mirror. These cause the four spike diffraction pattern commonly seen in astronomical images.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reflecting telescope  designs, the secondary mirror has to be positioned at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telescope and so has to be held by struts within the telescope tube. No matter how fine these support rods are they  diffract  the incoming light from a subject star and this appears as diffraction spikes which are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the support struts. The spikes represent a loss of light that could have been used to image the star. [3] [4] Although diffraction spikes can obscure parts of a photograph and are undesired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some  amateur astronome
研究生通常都是老闆說了算,除非老闆故意陷害學生,學校在處理類似爭議時,通常也會以老闆說的為準,除非審查委員惡搞。 林智堅的爭議,有問題也是老闆要負完全責任,拿學生開刀的台大,丟盡台大人的臉。 管中閔違反常理出席記者會,政治操作的惡形惡狀毫不掩飾,管中閔帶頭違法證據確鑿。
Image
  0 Understanding James Webb Images: Color, Curves and Spikes > Space Exploration > Understanding James Webb Images: Color, Curves and Spikes Post published: July 18, 2022 Post category: Space Exploration Reading time: 7 mins read The last few days were great for science. We got some very beautiful, information-packed images from deep space. All thanks to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Webb’s First Deep Field Unveiled (NIRCam Image) Photo Credits: NASA  Not seen the images yet? The image you see above is at a distance of 4.24 billion light years away from us! And the age of our planet is estimated to be 4.5 Billion years! If you have not seen the images yet, please stop everything and go to this  official link  for all the recent images. It is a MUST WATCH! After you have zoomed in and out on all, come back here to understand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se images.  An enormous mosaic of Stephan’s Quintet is the largest image to date from NASA’s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c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