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生命從哪來

 Carl Sagan 說 We are all star stuff.

編輯頁  課程草稿 7/8/23 

宇宙大霹靂後,隨著宇宙的降溫,一部分輻射物質(以光速前進的能量稱為輻射物質)開始獲得質量,主要是形成電子與夸克等物質,隨後形成數量比約為 12:1 的化學元素氫與氦。

隨後初始元素聚合形成大小不一的恆星,現在熟知的重元素則多數來自恆星演化末期,崩潰的恆星大噴發、從核心噴發出來的副產物。

第一代恆星生命週期結束後,比較重的恆星,混屯的噴發物會靠重力重新聚合,核心聚合物夠多就會重新點燃核反應,形成次世代的恆星,在外圍的重元素就有機會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最後形成大家熟知的恆星系統。

次世代恆星繼續輻射能量,做為恆星系統的能量來源。夠大的行星在冷卻以後,如果有適當的元素,就有機會形成生命,我們熟知的綠色生態系統,就是在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地球上誕生。

科學家還不清楚物質與生命形成的關係,只能確定生命也是一種能量流動、轉變的過程,至於是不是有其他「未知的」「交互作用」或「物質」,主導生命的形成,現在的物理還是無從理解。

但是,可以確認的是,生命藉以存在的身體,組成物質和沒有生命的物質都相同,在生命週期結束之後,借來的身體就會回歸大自然、回歸生態循環。

生命的循環就像水的循環。

水,進入生物的身體,做為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在消化、吸收後,進入排泄系統回歸大地,進入污水排水道、轉進河流、大海,之後經過蒸發成水蒸氣、進入雲層,轉化成濕氣、雨水再回歸大地,進入河流再被生物飲用,進入無止盡的生命支持系統。

Hawking 認為生命只是物質流動、轉換的一種自然現象

Hawking 認為生命只是物質流動、轉換的一種自然現象,和其他自然交互作用沒有兩樣,恆星會誕生、成長、衰老、死亡,最後還會繁殖形成次世代的恆星、行星,孕育人們熟知的生命現象。恆星的演化過程,和科學家定義的生命現象,沒有太大的差異。

不少科學家認為,恆星、行星本身就有生命、有意識,只是他們的反應時間比較長、比較慢,你在地表踢地球一腳,地球可能會癢、會痛,只是地球可能幾十萬年才會翻一次身、打一次哈欠、生一次氣,我們只是無法察覺地球也會不高興。

地球說不定也有智慧,行星、恆星之間也許也會透過四大交互作用「互相溝通」,互相傳遞「訊息」,只是這些「語言」和我們的語言形式差異太大,讓我們誤以為「生命」「智慧」是很特別、很了不起的自然現象與成就。

蜂群間的聯繫網路,其實在警示人類,「高等生物的溝通技巧」,並沒有比「複雜度較初始的生命」高明,反而是「以繁馭簡」,讓溝通變得非常困難。

生命在一個週期循環後會去哪

生命如果不是一般物質,很可能在進入下一個循環時,和其他物質一樣,分解、重組,再進入下一個週期,形成新的生命。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其他系內、系外行星,是不是也有生命,但是在地球的自然生態裡,已知的生物形態、數量,和物質本身的數量、形態不相上下,其實都是驚人的多。

不相上下的多,不是指一樣多,無窮多的一百倍還是無窮多,除非有特別的比較需要,兩者都是無窮多,有時比較沒有意義,有時無從比較。

也有人認為人類是萬物之靈,生命後會進入「獨特的」、「高級的」「封閉循環」,不會再回到初始的生命循環。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都是誤解,生命形態在宇宙裡可能都是一樣「高級」,沒有哪一種生命比較特別。

就像人類社會的分工,有的人像寵物住在比較「舒適」的環境,有人需要「努力」維護「比較舒適的環境」,有些工作看起來「比較高級」、有些「比較辛苦」,本質沒什麼差異,如果有人不滿這些分工方式,社會就會崩解、洗牌,進入另一種生態方式。

誕生、演化、崩解、再生,也算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現象,驗證 Hawking 的說法,生命只是一種能量流動、形式改變的自然現象,從宇宙大霹靂一開始就存在,只是我們不懂,把稀鬆平常的小事當成大事,庸人自擾,還認為自己很哲學而已。

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只是地球生態演化過程的「過客」,我們的任務只是把地球生態「搞臭」,為次一世代的生命形式做準備,因為次世代生物需要的生長環境和我們不一樣,他們需要在我們的廢墟裏成長,現在他們只能進入冬眠、靜候我們幫他們準備好才會甦醒,就像靈長類也等了很久才輪到他們上演的舞台。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人類的生命形態和其他物種的生命形態不同,是生命演化向上提升的契機,而人類沒有好好把握,放任生態演化成人類無法存活的環境,早早結束自己的「任務」,很可能會鑄下大錯。

所幸,不努力、不試著找出真相,可能不是人類的基因。很多科學家念茲在茲、心繫蒼生的心念,就是試圖在混沌中找出方向,這也是大學存在的初始動機。

每個生命都有任務

雖然生命只是能量的流動與變換,而且週期循環是自然現象,但是每個人在這個宇宙演化中應該都有自己的任務,找出自己的任務可能是我們學習、成長的目的與存在的意義之一。

尤其,人類似乎有特別的「智慧」存在,探究原因可能也是學習的目的之一。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探究宇宙、生命的起源與演化過程,是大學存在的目的。

我在交大做了什麼: 迎向一個更人性化的校園

這是退休前,學校說要錄影、訪問我,談談在交大的故事,想來有點奇怪,還是自己做一下紀錄好了。

有時相當感慨,青春歲月投資在學校校園,除了教與學、和學生在互動中一起成長,一回首,很多著眼校園風氣上的努力、奉獻,像海浪翻湧一樣,很難說有什麼實質的成效與貢獻。


禁菸:交大應該是全台灣第一個禁菸校園

https://lucky-puppy-physics.blogspot.com/2024/01/1987-1988212-1990.html

不因學業成績退學 你可以不要讓學生畢業,但是不用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把學生退學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_14.html

院長民選

教學反應不是教學評鑑

Incomplete、學期成績可以打及格與不及格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2/02/blog-post_10.html

爭取碩士不用寫論文

https://lucky-puppy-physics.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21.html

成立物理所

https://lucky-puppy-physics.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11.html

護樹

喜歡教書、講故事

喜歡教書、教與學

恭喜發才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5.html

教學初體驗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16/09/blog-post.html

https://lucky-puppy-physics.blogspot.com/2023/07/blog-post_8.html

教學反應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2/02/blog-post_10.html

應學生要求開課

天文學概論

服務

校長很難有·朋友

有人認為我和很多位校長講話沒大沒小,其實我把校長當朋友,比多數人更尊重校長的職位,也更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特殊角度的校長。

校規會執行長

教職員申訴委員會

蔡仁堅市長來交大和師生會談時,指責之前的市政府放任校門口梅竹山莊龐大的容積率,無視增加的住戶影響狹窄的大學路消防安全、急救出入安全。痛陳市政府分配雞蛋面公墓用地時,依照清華、交大當時校地面積大小分配,而非師生人數分配,指責市政府把交大師生當次等公民,高喊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呼籲學校遷校。第二天報紙以「交大要離開新竹」為題報導,學校順勢啟動璞玉計畫,開始積極找地成立異地校區。

提醒學校重視個資·~隱私權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25.html

物理教育改革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28.html

台灣聯大名稱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0.html

職工申訴評議委員會主席、學務會議代表、教務會議代表、員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員生消費合作社監事主席、教聯會教聯通訊主編 ⋯等

鴻溝專欄 編輯頁

1. 無菸校園

2. 成績可以暫時註記 I、學期成績可以打及格與不及格

3. 教學評鑑改成教學反應、刪除老師是否準時上下課,改成老師是否遲到早退。

4. 「短暫廢除」因學業成績未達標而強制學生退學的退學制度

5. 還有很多虛功,而且多半是虛功。Virtual particles always outnumber real particles.

CV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2/12/curriculum-vitae-w.html


小故事

https://gore-physics.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99.html


校內服務:歷任物理所所長、物理所各級委員會召集人、院務會議代表、院教評會代表、校務會議代表、校規會委員、校規會執行長、經費稽核委員會委員、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職工申訴評議委員會主席、學務會議代表、教務會議代表、員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員生消費合作社監事主席、教聯會教聯通訊主編 ⋯等


校外服務:歷任交大華廈管理委員會主委、新竹市建功高中家長會會長、新竹市家長聯合會理事長、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創會常務理事⋯等。


傳奇的說書人  網頁連結 編輯頁


  「你管別人怎麼想」、「成功的科技需要依賴事實而非公共關係,畢竟大自然是無法愚弄的」是這本書的兩個主軸,透過一些小故事讓讀者認識費曼的生活軌跡,也建議政府要面對事故的真相,記取教訓。

  費曼是說故事的高手,更喜歡開玩笑。費曼的妹妹瓊安就說,醫生向家屬表示在彌留之際,費曼已經完全失去意識。但是醫生離開病房後,費曼居然奮力舉起雙臂、交叉摩擦,做了一個魔術師要變魔術前的手勢,然後伸出舌頭,扮了人生最後一次鬼臉。這本書記錄了很多費曼講過的故事,看似不相關的兩段大故事,講的都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愛與關懷。

  費曼臨終前朋友想到他即將離開,感到無限哀傷。費曼卻說:這件事自己偶爾也會感到困擾,但是你知道嗎?我說過很多故事,離開人世之後故事還會留著,人生沒有太多遺憾。這本充滿愛的故事,在費曼過完人生第69個情人節後,畫下神奇的句點,現在輪到我們用愛寫自己的故事。
 

高文芳(交通大學物理所教授)



台灣好人多,車禍不分青紅皂白、只想找人負責、硬栽贓的也不少。就是假車禍、被栽贓車禍太多,後來大家只好裝行車記錄器自保,有的人擔心後遺症無法處理,看到路上有狀況不知如何是好,心裡很掙扎。

身體不適路倒被當成醉漢,來不及送醫造成遺憾。

台灣一直有一小撮人,想製造假車禍、或者出車禍只想找人負責,不管人家是不是路過伸出援手,造成很多人不敢伸出援手,也造成很多人車上被迫裝設行車記錄器。

還好有一些年輕人,還是不怕麻煩、願意伸出援手。但是還是有人因為路過的人怕惹上麻煩,錯過第一救援機會。

政府應該妥善處理車禍糾紛,沒有證據應該保護路過伸出援手的善心人士,警察也應該在現場強力執法,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協助有經濟困難的車禍受害者和家屬解決因車禍造成的經濟危機,減少他們惡從膽邊生的邪念,避免更多人喪生第一時間的協助。

我們資深教授褚德三,十幾年前在台大對面懷恩堂等車時暈倒,路過的台大學生立刻叫救護車,那時全台北只有兩輛救護車有現在到處都有的攜帶型電擊器AED,一輛就停在舟山路台大校園內,褚教授説他萬一是在回新竹的車上暈倒(可能被當成睡著)、萬一在別的路邊暈倒(可能被當成醉倒),被發現出狀況時可能已經回天乏術,因為天時地利人和,被不怕麻煩的台大學生伸手相助才救回一命。

第二年台北市消防大隊?打一個很重(忘了是幾兩重)的金牌(這應該不是公費吧?我猜是有人捐助)送給褚教授,原因是褚教授是交大地下校長,在新竹綠營可以呼風喚雨,他獲救的消息驚動高層,最主要還是AED發揮宣稱的救援功能。

這之前消防局一直爭取普設AED,市政府和中央都不支持,褚教授路倒之後,中央就大力支持普設AED,之後才會走沒幾步就能看到AED。

善的循環很重要,政府用點心減少人性惡的一面,最後受益的人可能就是你我他。

台灣有一小撮人只想找到人負責,雖然是居心不良,但是這一小撮人就像一鍋飯的一粒老鼠屎,我們還是要積極面對。

政府處理類似誣告糾紛,應該更加審慎,車禍救護、傷患支援,如果做得更好,不必要的糾紛就會少很多。


宇宙法庭

宇宙憲法法庭即將受理審理,人類被宇宙秩序維護小組指控的「毀滅地球生態罪」,危及地球絕大多數生物的生存權。宇宙秩序維護小組同時也要求在宇宙憲法法庭裁決前,同意暫時處分,將所有人類立即逮捕、暫時移置第十次元拘留所,避免地球生態持續惡化、無法回復。

由於嫌犯移置規模龐大,勢必將對地球生態產生影響:不管憲法法庭最後如何裁決,不是人類被判永久流放民至不同(異次元)蠻荒星球,部分失去演化適應能力的人類有可能無法適應原始生活而滅絕;就是(指控罪名不成立時)有可能無法再適應回歸後的地球生態競逐,代表人類權益的律師代表與宇宙秩序維護小組律師群,刻正展開激辯。

代表人類權益的律師代表,除了質疑暫時處分可能影響人類回歸後的生存權,也向憲法法庭建議,應有地球人類代表自己的權益辯護,而不是全數委由他們代為辯護。

針對地球人類代表的疑問,憲法法庭當庭裁決,原始、不文明的人類,不宜在裁決前讓他們知道 宇宙還有先進文明存在,避免裁決後影響人類自然演化的進程。而且人類野蠻的次文明文化也認為,地球其他生物不值得尊重,任何處置也不曾問過其他生物,不讓人類參與憲法法庭的辯護,符合人類文明標準,只能說「剛好而已」。

憲法法庭也特別決議,關於人類自行辯護的要求,就是不准也不得抗告。


人類學會用火,開始改變大幅地球生態。

普羅米修斯也許只是神話,也許只是描述人類改變地球生態的傳神說法。

用火,是人類覬覦能源的伊始,貪婪的新自從無法滿足,讓人類做繭自縛、走上不歸路,和普羅米修斯下場雷同。

但是人類的海克力士是誰、海克力士在哪?


普羅米修斯屬於泰坦神族。與眾生一樣,他服從眾神之王宙斯的統治。在一次動物祭祀中,他用詭計欺騙了宙斯;他只把獻祭動物沒有價值的部分交給他,而為人民保留可食用的肉,因為他們是他的門徒。作為懲罰,憤怒的宙斯拒絕凡人擁有火種。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了人們。為此,他奉宙斯之命,在高加索山脈的荒原上受罰。一隻老鷹定期拜訪他並啄食他的肝臟[1] 很久以後,英雄海克力士用箭射死了老鷹,才將他從這種折磨中解救出來。[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7%BD%97%E7%B1%B3%E4%BF%AE%E6%96%AF

廢除刑法一百條時,警察暴打學生和老師打到失心瘋,而且棍子都朝腦袋打。

擔心學生被打,陪著學生在監察院外面馬路守夜。說好聽是我去保護學生,其實是學生擔心老師被打,把我團團圍住護在中央。

半夜時分,有監察委員來探班,學生就告訴我今天晚上不會驅離了。

學生說晚上如果會驅離,民進黨的高階公職人員就不會出現,如果有人出現,就是已經和警方談好了。監委來打完氣就離去,學生也就放鬆心情躺、在馬路準備睡覺。

我沒有經驗,也不太相信真的不來驅離,看著很多學生唱歌、自我打氣,在疲累已極後沈沈睡去,我還是無法入眠,直到天亮才搭頭班車回新竹趕著上午的課。

罷課或怠課

當時清華有不少社會人文老師罷課,或者把學生帶到草原上課,個人覺得交大比較保守,有些同學無法接受老師罷課,因此當下說明,不但調查局沒有取得校長同意就進入校園抓學生,警察還失心瘋打老師,種種緣由讓老師必須上街頭抗爭,很多同學也會翹課去抗爭,宣布不再上新的課程內容,現在開始只做複習,避免上街同學跟不上進度。

雖然是複習,其實也是另一種方式在上課,不肯上街頭、不認同罷課的學生,見面上課才有機會讓他們知道,民主得來不易。

變人影片裡,機器人Andrew 突變產生智慧,最後發明很多比原生器官更強的人體器官,最後因為愛上小二小姐,把自己的機器元素全變成真人。

真人想變機器人、機器人想變真人,真真假假讓人頭很大。

現代科技深受電影影響,物理學家、工程師看著star trek編劇的「幻想」,把電視電影裡的道具,一個一個變成真的。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机器管家

油電hybrid 混合動力汽車比較環保?

這種油電混合車省油的原因是讓汽油引擎在最高效率下發電,再用電力驅動馬達行車。一般汽油引擎需要肆應不同速度、路況,有時大腳加油、有時急踩煞車,引擎效率時高、時低,比較耗油。

豐田剛推出時被笑傻瓜,一個汽油車多一個電力馬達系統,增加維修難度,油電hybrid 混合動力能風行草偃,實在也是人性使然。

電力車最怕續航力無法中繼、沒地方充電,油電車對比純電車,其實像核潛艦的小型核能發電,把不定時炸彈(微型發電機組)帶著海裡(路上)跑,雖然可以潛航很久,風險管理卻很難估算。

帶著龐大(也蠻危險)的電池逛大街(純電車的電池更大、更危險),油電車又用汽油引擎行進、又帶著一個微型發電廠逛大街,說好聽是節能、兼具兩個動力系統的優點,換個角度卻是兩種動力系統的缺點都無法排除。

賢拜說有一好、無二好,魚與熊掌,有時一動不如一靜才是王道。

李楊之爭,精彩萬分

 李楊之爭,精彩萬分

楊振寧幾乎做過的物理、數學,都讓他成為武林至尊,但是他還是陪著李為了諾貝爾獎主要該歸功誰而糾纏不清。

李多次明白指出,在哪裡、哪裡演講,現場有誰誰誰,他力主宇稱不守恆,楊公開反對。楊也一樣明白指出,在哪裡、哪裡演講,現場有誰誰誰,他力主宇稱不守恆,李公開反對。

所有被指在場的大物理學家,面對科學期刊記者詢問時,都是和雷根一樣的回答「I don’t remember, I don’t recall.」。這些大物理學家的反應,和他們剽悍的性格有關。

傳說到楊哪裡演講的年輕人,講錯,楊不會讓演講者繼續掰下去。傳說李發現演講的人胡扯時,會高舉看板「stupid」讓講者無地自容。

受害者無法辯解的原因是,傳說他們兩個都極度聰明、反應快到無法想像,你一定辯不贏他,大家都怕他們,索性閉嘴免得自討苦吃、自取其辱。

當然,這些傳說可能都不是真的,高能物理學家生活苦悶,只好編故事消遣。例如很多有關費曼的傳奇故事,故事背景都和事實不符。

最有名的傳說故事是費曼說的故事, Gell-Mann 的學生 Coleman 從 Caltech 畢業,費曼和 Gell-Mann 都幫他寫介紹信,費曼說 Coleman 是 Caltech 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學生,Gell-Mann 說 Coleman 是 Caltech 有史以來第二聰明的學生。原因是 Gell-Mann 自己才是 Caltech 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學生。

其實 Gell-Mann 是 MIT 的學生,因為提出QCD 獲頒物理諾貝爾獎。Coleman 在世時,一直是哈佛理論高能物理族群的幫主,武功震鑠古今。

李還寫了一個 preprint 細數這段歷史,因為這算是歷史奇觀,這份 preprint 一直在我的抽屜裡放了好久。楊則在一本紀念他的書上細數這段歷史。

物理史上很多人都在爭功,但都止於口水,只有他們兩個不但口水還留下紙筆記錄,讓所有人下巴都掉下來。

天生一物剋一物,也許是別人都拿他們沒脾氣,只好他們兩個註定相剋。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碰到認為「愛因斯坦沒有民意基礎」的強人,還是明哲保身比較安全。

 東京地下水庫

https://tokyo.letsgojp.com/archives/16570/

高雄以前到處是湖、埤,台北很久以前根本就是一個大湖,不是很久以前我小的時候,也是很多湖、埤,現在只是靠大把大把的鈔票把自己變成荷蘭台北。

我猜全台灣除了桃園台地外可能到處都是,中央山脈陡峭、艱險,雨水除了靠地下水、湖埤,地表留不住雨水,一下子就直通大海。

滄海桑田、人事已非,就因為有人把台灣當成客棧,把自己當成旅人。

生態平衡,有什麼食物自然會有什麼生物食用這食物,即使有的生物的食物人類認為很噁心、是垃圾,只是生態平衡的速度不一定趕得上垃圾製造的速度,但是時間拉長生態遲早會得到平衡。

人造的食用垃圾生物,看起來像是人類插手上帝的工作,也許插手也是上帝的設定,只是讓我們看起來有的人比較聰明,加速生物演化、世代交替的速度。

基因改造可能讓現在看起來笨笨的蒼蠅幫我們解決問題,最後可能順便把人類一起處理掉,畢竟有人說人類才是地球最大的病毒。

第一代移民通常吃苦耐勞,幫老住民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等第二代移民崛起,很快就技壓群雄,讓老住民住進安養院。即使有的老住民察覺不對,排斥新移民,歷史的浪潮還是無法阻擋。

每一種生物都在吃別的生物,嚴格講食物就是一種垃圾,有的動物吃的食物我們覺得很噁心,能吃噁心食物的存活率最高。恐龍大滅絕的經驗告訴我們,哺乳類可能什麼都吃才能存活。

什麼噁心、劇毒、高壓、高溫的環境都有微生物可以存活,他們吃的都是惡心、劇毒的食物,這可能是世代交替的必然,上一世代地球主宰生物讓地球垃圾惡劣到一個層度,下一世代的地球主宰就會掌控地球。

人類覺得別的生物吃的食物是垃圾,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威脅。什麼都能吃的生物在演化上生存機率越高。

生活習慣變革

人類不能吃生食,是發現烹煮、處理食物可以改變食物風味,變本加厲的做法讓人類消耗大量能量、製造更多垃圾,而且身體越來越無法處理沒有處理過的生鮮食物,惡性循環造成食物選擇越來越困難、越來越覺得別的生物飲食習慣很噁心,這樣可能不是好消息。

很多人預測下個世紀人類主食是昆蟲,包括很多噁心的昆蟲,因為那時地球上不噁心的生物越來越難養活,噁心的生物數量越來越龐大,不吃也不行。

早點適應可能才是生存之道。

睡太久會越睡越累,和太空人在太空重力較小、會長高、回到地球肌力下降類似吧,不時起來走走、活絡一下筋骨就好。

二戰美國和日本宣戰後,馬上把日裔族群抓到集中營管束,官方的人道說法是保護日裔、避免他們受到憤怒的美國人報復、攻擊,表明美國政府不得不然的作法。

另一種官方說法就是亞裔族群一直心向祖國、無法建立美國認同的心態傾向,很可能在戰爭期間造成美國的困擾。

George Takei 會議他五歲就被關在集中營,以為那是正常的生活方式,當時父母怎麼盡可能讓他不受負面影響,長大才知道受到屈辱。

美國政府雖說會檢討這種政策,但是一旦類似情形發生,美國政府大概也拿不出更好的作法。現在抓到墨西哥邊境非法移民的處理方式,也不難看出,美國政府對待「異己」,除了隔離並沒有任何真正的對策。

一旦第三次大戰開打,美國政府的隔離政策大概還是會風行草偃,不但中國裔會被隔離,亞裔族群因為多數美國人很難辨識,很可能遭受池魚之殃。新冠疫情期間,很多美國人攻擊中國裔族群,甚至連戴口罩的族群都會受波及,顯見怎麼保護不同族群也是讓美國政府很頭大、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世界各國也會面臨選邊站的威脅,非友即敵的氛圍,所有國家都必須面對,不是友軍、美軍認為有威脅可能,就可能被轟炸。為了維護友軍的向心力,美軍也非常可能要求友軍政府處理國內反美勢力,怎麼處置反美勢力,勢必也是所有盟軍政府的重要課題。

日裔集中營的是非曲折、是否有更人道作法,感覺美國政府沒有深刻檢討,把問題推給製造戰爭的禍首,問題還是很嚴重。

除了政府,一般民眾也應該思考如何因應變局。美國人無法辨識中裔、台裔、亞裔,這些族群是否有辦法幫助美國人辨識,或者在政府執行隔離措施時,讓政府知道自己族裔中,有哪些人支持美國政府,哪些人仇美、哪些人在美國的第五縱隊。

多數人都不相信俄國會出兵入侵烏克蘭,意外還是發生。居安思危、不可不慎。

‘I Will Never Be Able to Forget’: George Takei Shares Internment Experience with Chapman‘Star Trek’ actor, activist tells his family’s story as part of Wilkinson College series

https://news.chapman.edu/2022/11/09/i-will-never-be-able-to-forget-george-takei-shares-internment-experience-with-chapman/


咖啡因阻斷睡眠的機制

身體疲倦、需要睡眠時,身體會分泌「腺苷」,腺苷和神經接受器結合時,大腦就會產生睡意、疲倦感,提醒我們休息、睡眠。

咖啡因的結構與腺苷很類似,會搶佔神經接受器結合端,造成產生睡意的腺苷無法傳遞睡眠訊號,因此咖啡因會阻斷睡意。

問題就出在咖啡因只是阻斷睡意,卻無法舒緩身體的疲勞,嚴重的話會造成身體過勞、積勞成疾,因此喝咖啡不是提神,只是讓人混混沌沌、在沒有效率的狀況下工作,得失之間很難估算。

https://getfit.tpshow.net/caffeine-30742


無辜受害的詹詠然

詹詠然犯眾怒的主犯其實是木可,當年世大運的賽場設計不良,讓很多選手受傷,詹詠然因為意外受傷,擔心影響和世界球后的比賽而退賽養傷,居然犯眾怒。

害死無數選手的是木可,把怒氣放在無辜的選手,其實是政治操作。

就像瑛姑的小嬰兒被裘千仞打死,瑛姑居然把怨氣出在幾度爭扎、因為哀怨自己被戴綠帽而見死不救的一燈,無視一燈以一國之皇戴綠帽還容他在後宮優遇育兒。

瑛姑為了自己莫名的怨恨,還差點害死一堆英雄好漢。可笑的是,說什麼恨自己的小孩被害死,卻對遺棄他的老頑童念念不忘。

木可為了脫罪,可以把周遭的人下地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詹詠然只是無辜的受害者而已。

木可第一任期對遠雄的態度、以兩岸一家親蹭習大大以後,就跟台派公開決裂,之後慣老闆的惡劣行徑一再曝光,台派早就和木可公開叫陣、決裂,那時大概只有小英一度擔心木可會直取總統影響連任之外,應該沒有台派可以容忍木可繼續囂張。

姚文智沒出來選,台派的票除了不出來投票,大概會灌給連,孰勝孰拜難說得很。姚文智的競選團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小英團隊孤立,選得2266。

說起姚文智,讓人感嘆他的師父。

姚文智本來也是一個人才,不知道為什麼和他師父一樣著魔,居然說選輸就退出政治,政治是眾人之事,難道不知道活著就是在搞政治,退出政治除了日本武士道,沒有其他方法。當年他沒有參選,現在說不定還在高雄活躍。

好像是阿扁和謝長廷第一次同台競選立委,扁長擔心對方吸票意外落選,選前最後一次新聞頭版廣告,阿扁抱著阿珍的背影,廣告詞說如果沒選上就退出政壇,另一邊謝的廣告,一個人孤單在海邊的背影,廣告詞卻是,即使落選還是會持續為大家努力。

那一次台北市選民自動配票,讓兩人都高票當選,選民顯得比他們兩個都有智慧。

對照下就看出兩個人氣度的高下,政治路上剛起步的謝,政治家的氣度讓人感到,可惜晚節不保,蘇謝為了爭大位,兩個人的吃相都讓人作噁,最後還莫名其妙的說落選就退出政治或政壇,真的是權力讓人腐化。

三個年輕時氣度非凡的政治家,墮落的速度讓人噓唏、扼腕。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3697

早在 1900 年,人類就訂出地理北極點的位置,統一全世界的地圖和座標。但事實是,地球真正的北極點每天都像個陀螺似的,一邊打轉、一邊朝美國東部的方向漂移,目前已移動十多公尺。

原因與冰河期後的反彈現象有關。在冰河期,地表被厚重的冰層壓住,等到冰河期一過,冰原融化了,壓力解除了,大地就像彈簧床緩緩回彈,使地表某些地區「長胖」了。

地球的「形狀」改變了,質量重新分配,自轉軸也會跟著微調,真正的北極點(自轉軸穿出北方地面之處) 也就換位置了。這還是角動量守恆的結果!你可以把同一塊黏土捏成各種形狀,試著轉轉看,就會發現轉動軸真的會改變。

夢裡夢外

Kaku在解釋我們住在高維世界時,以池塘中的魚群為例,有的魚被釣客釣走,突然從池塘的世界消失無蹤,這件事對池魚而言是神秘事件,後來開始、偶有一些魚被釣客釣走後,放回池塘,被放回的魚和其他魚描述他們看到池塘外的世界,池中的魚都笑他們神經病。

等到幾乎所有魚都被有被釣走、放回經驗時,少數沒有經驗的魚無法理解為何多數人都認為池外的世界是真實的,少數的魚就被當成神經病。

很多人把靈異事件解釋成被外星人綁架,說不定Kaku小時候常聽說,長大了自然想到池魚可以做例子解釋高維世界。

我以前看起來病懨懨、一副沒睡飽的樣子,其實是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睡前算不出來的夢中繼續算,因此可能都沒在睡覺,整天看起來一副沒睡飽的樣子。

不過,通常睡前算不出來的,夢裡都迎刃而解,我年輕時剛醒只要閉著眼睛,還可以看到一個很清楚的虛擬黑板,延算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直到黑板潰不成形。

當有人懷疑 Hawking 手指無力、無法像一般人執筆做計算,他是怎麼進行複雜的計算。有好事記者問過本尊,得到「三角形從左邊進入腦內、正方形從右邊進入,就變成圓形從前面輸出」。我從我的經驗認為,他有一個虛擬黑板可以算24個小時,不用在睡醒時才有。

有趣的是,當我在黑板上把夢中的計算過程重算一遍,卻發現夢中的邏輯完全錯誤,心情也從興奮一路低落,直到黑板不堪負荷。

年紀大了,雜務多了,夢裡的劇情越來越複雜、多元,不但越來越少物理夢,醒來的黑板也不知跑到哪裡去。

後來發現,也許夢裡的邏輯才是對的,當年我在虛擬黑板驗算時,不應該氣餒,應該記住夢中邏輯,說不定會有大發現。

我偶爾夢想,會懷疑到底現在是夢醒,還是在其中一個夢境裡。

自由開講》由「鄭文燦案」談囚犯人權

自由開講》由「鄭文燦案」談囚犯人權

◎陳逸南

依報導,在「鄭文燦案」之偵辦過程,檢察官聲請羈押→地院法官裁定交保→檢察官抗告→高院法官裁定抗告成功,發回更裁→地院法官裁定交保→檢察官抗告→高院法官裁定抗告成功,發回更裁→地院法官裁定「羈押」。檢察官力爭「羈押」,抗告二次,是否濫權?高院法官裁定「抗告成功」二次,是否失去法官的獨立性及中立性?發生所謂「政治性辦案」情形?引人熱議。

按我國已於98年(2009年)4月22日制定公布「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並自同年12月10日施行,其中第2條明定:「兩公約所揭示保障人權之規定,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兩公約自此內國法化。其中「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簡稱公政公約)第10條第1項規定:所有被剝奪自由的人應給予人道及尊重其固有的人格尊嚴的待遇。以及「公政公約」第14條第2項規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證實有罪之前,應有權被視為無罪。刑事案件的辦理對於前述兩項「規定」應予重視與遵循,以符合當前「人權立國」目標向前行之需求。

有關「被拘禁者的人格尊嚴權」方面,「公政公約」第10條第1項規定:承認和保證的是被拘禁者享有人道待遇和人格尊嚴的權利。聯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1955年通過、1957、1977年核准)第86項規定:未經審訊的囚犯應在單獨房間單獨睡眠,但地方上因氣候而有不同習慣時不在此限。台灣是亞熱帶氣候,夏季溫度30多度是常態,怎麼可以適用該「規定」的但書,值得探討。

查2014年11月14日出版《鐵籠裡的秘密─公開霸凌人權的監獄真相》,作者李界木博士身歷其境,將台灣監獄(包括看守所)的硬體設施,以及管理措施予以剖析,結論是囚犯的待遇與西方國家比較,落後太多,根本談不上人性尊嚴的尊重與保障。

事隔20年(2014~2024年),看守所的硬體設施,改善了多少?值得關注。又檢察官偵辦速度緩慢是常態,恐有「押人再找證據」侵害人權之嫌?如果囚犯在炎熱天氣看守所內煎熬,度日如年,而檢察官吹冷氣偵辦矚目案件,卻拖延時間,有失天理、公道,囚犯人權在哪裡,值得探究。

(作者為仲裁人)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20028

‘I Will Never Be Able to Forget’: George Takei Shares Internment Experience with Chapman‘Star Trek’ actor, activist tells his family’s story as part of Wilkinson College series

https://news.chapman.edu/2022/11/09/i-will-never-be-able-to-forget-george-takei-shares-internment-experience-with-chapman/


搜尋車號TDYn22n 就發現有幾個人在新竹大小事臉書反應類似狀況,雖然臉書貼文無法當成正式檢舉,警方需要聯繫貼文民眾作證,所長在臉書發文請民眾和警方聯繫,民眾也許不願或不方便回應。

看貼文、照片看起來是被客訴換過不同車隊,也有人說他常停在巨城、火車站,所長是否可以請員警去了解一下司機為何如此,如果是誤會就說清楚,免得人心惶惶,如果有出事可能也請預作防範,例如通知哪個單位告知司機可能需要協助、通知所有車隊該司機行為失當,請車隊預作防範,謝謝。

有人說司機只是想休息,是不是可以向相關單位安排適當場所讓司機休息,不要在排班位置休息、拒載,造成大家的困擾,也避免司機疲勞駕駛衍生車禍。謝謝。




這兩位大法官認為「罰鍰」可以回復,實在讓人覺得他們住在平行宇宙。一般人很怕和官司扯上,莫名其妙自戕的多有所聞,當事人精神上的壓力與折磨外人很難想像。況且不是所有人都很有錢、不怕罰,萬一扯上地下錢莊誰能負責。

如果高額精神賠償金額可以像美國一樣讓誣告、迫害者(到底是立法委員該賠,還是納稅人要賠)賠到破產,或許還可以理解這兩位的說詞。

法律是要保護守法的人,不是造成冤獄再說抱歉。

憲法法庭 113 年憲暫裁字第 1 號裁定部分不同意見書

蔡彩貞大法官提出

張瓊文大法官加入

三、 系爭罰鍰規定所涉損害,均非難以回復且重大者,無暫時停止適用之必要 (一) 罰鍰處分對受處分人而言,雖屬財產權上之不利益,然除罰鍰數額龐大,致影響受處分人生存或一般正常生活之例外情形,原則上,並非不能透過金錢賠償之方式予以回復。

https://cons.judicial.gov.tw/download/download.aspx?id=475457

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39&id=353184


通常想打你、能打你的會一直騙你說要和你談談,騙你靠近、方便他邊談邊打,這招除了毛澤東奉為圭臬,其實歷史淵遠。

主張日心說的傳教士(有人說是哲學家)Giordano Bruno 被教廷通緝,Bruno 只好四處躲藏,教廷抓不到他祭出爛招,公告取消通緝、不再追究他的罪行,宣稱他可以放心回家。他信以為真就回家,馬上被抓起來火刑處理。

不想被打,上策就是離壞人越遠越好。

寫下滿足相對論不變性的電子方程式( Dirac equation)獲頒諾貝爾物理獎的Dirac,傳說他演講時被聽眾問問題時,只有三種回答: yes, no, not a question.

他不是藐視聽眾,他大概認真認為聽眾不懂得怎麼問問題、不夠聰明,什麼回答都只是浪費口舌,講半天不懂的還是不懂,特別是那些只會問傻問題的人。

傳說他行事一絲不苟、異常嚴謹,出門前一定要確認該穿整齊的穿整齊、該擦亮的皮鞋一定要亮晶晶才會出門,看到女性絕對不敢主動搭話,要不是認識數學家E. Wigner,娶了他妹妹,很可能一輩子打光棍。

Yes, no, not a question,真的不是藐視聽眾。

 Biden 第一時間非常困擾,好像說,我有想法,但是沒有證據⋯

也因為一些偶合的電影劇情,導致各種陰謀論四起。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雷根被槍擊前,民調低落,大難不死加上媒體炒作,相信上帝的美國人相信這是天意、天佑雷根,最後雷根勢如破竹、利用民氣胡搞瞎搞,搞得中南美洲天翻地覆,最後只留下「I don’t recall, I don’t remember.」

美國人的學校入學名額不足,他們都用抽籤決定,絕大多數人都接受,因為抽籤等於是上帝決定,比其他方法都神聖,很少人會有意見。

媒體稍加炒作,雷根自然風起雲湧。最倒霉的就是拍 taxi driver 的童星 Jodie Foster,因為槍手聲稱「要引起Foster的注意」,讓Foster成為眾矢之的、差點斷送演藝之路。

狙擊生死線/Shooter

A marksman living in exile is coaxed back into action after hearing of a plot to kill the President. After being-double crossed for the attempt and on the run, he sets out for the real killer and the truth.

https://www.imdb.com/title/tt0822854/?ref_=ls_i_1

 公告標題:系主任的話

消息來源:台大化學系辦公室
----------------------------------------
各位同學:
你欠生命一份奇蹟。
生命是甚麼?它的開始,伴隨著各種期待與希望;它的結束,不管是用任何一種方式,都會帶來迴響,就像不同樂章結束時一樣。偉大也好,渺小也好,在迴響中,傷感的情緒,或早或晚,都會隨時間消逝;留下的,才是最珍貴的部份,也就是我們留在別人心中的足跡。
活著是甚麼意思?對數十年沒見的同學而言,我活著與否,其實分別不大。所以,如果我活著,卻沒有活在別人的心中,那麼我活著又有何意義?這些年來,面對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告別,我在思潮起伏中驀然發現,原來活著的意義,是在乎如何活在別人的心中。在春夏秋冬的循環中,在許多的悲歡離合之間,我們才會真正領悟活著的意思:人與人之間,縱然是萍水相逢,若在心中存留著美好,就會被記念。在重重思念的交織中,我們才會看到那兩個字——意義。
去年十月我曾跟你們說,生命是一個奇蹟,但沒有所有同學都聽進去。請容許我再重覆一次,生命是一個奇蹟。奇蹟的意思,是在於它的不可預測的屬性。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同。」我們都曾經歷過滿懷希望,但結果卻不如預期的失落;但同樣真實的是,當我們感到絕望時,生命卻往往會出現奇蹟。前者我們很明白,因為期待會帶來等待;後者則不然,因為我們以為絕望就是終點。但,生命是個過程,它不需要理由,只需要等待。我們常誤以為等待必須要有理由,卻不知道,等待的本身就是理由,因為它是奇蹟發生的前題。絕望是心理狀態的投射,是從個人有限的知識作的主觀判斷;當我們以為日復一日,周遭毫無改變的可能時,意料之外的事情,總會在出人意表的時間發生,所以那裡有生命,那裡就有奇蹟;帶著此信念的等待,叫作忍耐。請不要問為何要忍耐,因為愛是不需要理由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若你真的要問為甚麼要忍耐,我只好直白的說,你欠的!
你沒有欠誰,我也沒有說你要為誰而活。我是說,生命形成的過程至今仍是個巨大的奧秘,請不要把自己的存在視作等閒 (taking it for granted)。我們身體內的化學世界極其廣濶,以坐井觀天來形容我們目前對此的知識絕不為過;同樣,你們未來的世界也是極其寬廣的,你們真的還年輕,不要現在就下定論說未來已不值得期待。各位同學,你們都是化學人,應該很清楚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巨大分別,兩者就像kinetics與thermodynamics一樣,不能混淆。你可以沮喪,可以失落,那是情緒,那是個人的價值判斷;不管你心情如何,你身體中的化學反應依然在運作,未來對你依然是一個迷。生命的本體與意義既是如此深邃,道德上你真的有責任去經驗它的一切,包括我說的奇蹟。
我絕沒有暗示生命中只有美好,事實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家庭、同儕、愛情、研究、指導老師等都可以令你感到失望,不過成熟的意思,就正正在於只想一二,不問八九。在古典的成核理論,晶體成核的過程都有一個能障。能障的最高處,核種大小的演化是一維的擴散運動。能穿越此能障,後續就是成核長晶,不然,就是回溶分解。令我驚訝的是,如果此能障的至高處是相對平坦及寬闊,能穿越其中的概率會大幅下滑,當然此結果是有嚴謹的理論支持的。我只是想到,人生不就正是如此嗎?如果我們人生一直都平坦順遂,每件事都可以完美的完成,我們如何穿越成長的屏障?在你明白為何「大成若缺」之前,請好好忍耐,不要每件事都要求完美。學習與失望、挫折共存,給自己一個機會成長,那也是給自己一個經歷奇蹟的機會。
最後,對尚未成為父母的你們,我還有一句話:不管你的家庭背景如何,養育兒女的艱辛是你無法想像的。雖然你的父母沒期待任何回報,但他們值得你回饋的,應該是感恩,而不是傷害。請好好珍惜自己,因為在他們的心中,你是那不可替代的唯一。只要他們仍在,請不要作任何令他們痛不欲生的行為。
Jerry
----------------------------------------
本公告由 許慧楨 編輯並經系統自動發送郵件。若您無法看到內容,請至化學系公告系統 https://ann.ch.ntu.edu.tw 查詢。如有問題,請洽詢連絡人:許慧楨 3366-1143
This is an automated message - please do not reply directly to this email.
左起:方俊民、林萭寅、 Jerry Chan
第 77 條

政黨之目的或行為,危害中華民國之存在或自由民主之憲政秩序者,主管機關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政黨解散之判決。

解散政黨

驚人的浪費

19戶宿舍每戶每月水電費約7592元

驚人的浪費

貪是整天想別人的寶貝

因此

貪永遠無法滿足

貪就是魔戒


貧是和所有人分享自己的寶貝

因此

貧才會心滿意足

貧才是真正的富有

台北市政府應該可以申請類似暫時處分、假處分之類的法律手段,要求京華城停工吧?

不然也可以加強工安檢查,老百姓都知道會被查水表,市政府不會嗎?

要他們暫時停工方法一定很多。

抗組織胺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

  1. 過敏,例如皮膚過敏、過敏性鼻炎、眼睛過敏
  2. 蚊蟲叮咬
  3. 皮膚疾病:濕疹、蕁麻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會癢的皮膚疾病
  4. 感冒症狀流鼻涕、鼻塞、打噴嚏
  5. 暈車、暈機、暈船:這些情況稱為「動暈症」,是因為前庭、視覺及本體感對於當前人體所處的環境產生不和諧的認知而引發,會導致頭暈、噁心、冒冷汗等等症狀,抗組織胺可以降低神經和前庭的敏感度,緩解暈眩和噁心症狀,不過在搭乘交通工具前3060分鐘使用,若是長程旅行,可以在46小時再吃一次。

抗組織胺一般不會跟藥物產生作用,但王爾瑩藥師指出飲食要注意,不要搭配以下飲品一起吃:

  • 酒:會加強抗組織胺鎮靜效果
  • 葡萄柚汁:可能加強心臟方面的副作用
  • 果汁:會降低第二代抗組織胺艾來的吸收率

我幾乎不記得去DC的太多細節,只記得明道大哥開車到一個快速道路還是高速公路出口,有人喊這個出口、有人喊下一個出口、明道大哥差點撞上分隔島。

根據大家的回憶,應該是示威結束,勞煩一車朋友一起送我去機場回國,因為接下來你們吃飯、文局家、陳文茜,我都沒參與,正在西北航空的飛機上迷航。

飛機從南美啟程,一路故障,我上飛機時已經有人飛了兩天,結果我們繼續在西雅圖、安克拉治、成田機場,因為故障起起降降好多次,最後被丟包成田機場大半天,一堆人累得睡在機場大廳好久,才說飛機修好,總計飛了快兩天才回到台灣,最後還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台籍旅客不肯下飛機、霸機抗議的場景。

好不容易過海關,我興奮的跪趴地上親吻台灣的土地,高喊我回來了,我終於回來了。

WHO應該這樣宣布,使用手機與患腦癌風險之間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之間有」聯繫。

風險可能來自手機通訊電磁波頻率接近微波爐的最有效加熱頻率,關聯不明顯,可能原因是手機功率較低、人體來得及修復損傷、很多人通話會使用擴音器或其他方法,不會直接壓在耳朵上。


多年來人們常稱手機電磁波可能造成腦部病變,現世界衛生組織(WHO)破解這項流言,根據一項涵蓋近30年來的63項研究,WHO宣布,使用手機與患腦癌風險之間沒有聯繫。

據《路透》報導,WHO發表一份調查報告,這次調查涵蓋1994年至2022年的63項研究,由來自10個國家的11名研究人員進行評估,研究成人和兒童罹患腦癌、唾液腺癌和白血病等疾病的風險,與使用手機、通信基站或發射器,以及職業暴露在電磁輻射下的關聯。

結果顯示,儘管無線技術的使用大幅增加,但腦癌發病率並沒有相應上升,長時間打電話的人或使用手機超過十年的人亦是如此;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癌症流行病學教授埃爾伍德(Mark Elwood)表示,這項研究評估手機、電視、嬰兒監視器和雷達中的輻射頻率影響,「沒有一項研究顯示罹患上述疾病的風險會增加」。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目前將手機輻射歸類為「可能致癌」,即2B類,當該機構無法排除潛在聯繫時,就會使用這一類別,WHO顧問小組呼籲依據新數據,儘快重新評估分類。


明道

記得是租了一輛可以乘十幾個人的旅行車一起去的。開始是我開車,技術不佳。不到半路,就改由陽生接手(好像陳維堅也開了一小段)。陽生技術好,又快又隱。後來都由他當司機了。一羣人去,忘了全部有多少人,但整部車子都坐滿了(波士頓那一羣大部分都參加了),記得文芳是順道回台。在北美事務協調會,繞行喊口號,大家都很神勇。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蔡同榮他們有請參議員愛德華甘廼廸來演講(不是在北美事務協調會前),演講後蔡同榮跟我說,甘迺廸看到那麽多台灣人給他拍手叫好,平常那裡有那麼多人給他拍手叫好,因此非常嗨,所以竭盡全力演說。之前,我認為只有台灣的政客才喜歡聽民衆的拍手聲,像愛德華這種人物,應該已經超越這種層次,沒想到原來這是政治人物都喜歡的東西。怪不得人坐上高位,馬上就會被小人包圍。

我們也帶奎任一起去(大概四、五歲)。不知道怎麼的,上廁所後,找不到奎任,人很多,非常著急,到處問,找了半天,才看到眞如帶著他。後來他都記得在DC 帶他的那個阿姨。

宗穎

那次阿添和秋碧也有從 Buffalo 趕去。

陽生

記得大家從波士頓熬夜跑到華府去反對中國黨,但活動結束後,竟然是去華府China town吃飯,幫中國人賺錢!

jr

看到最後的一段,才驚覺我竟然有一起去。一開始我還以為你講的是我沒去的事,而我印象中有去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只記得大家一起,是哪些人也不太記得了,去了黃文局湖邊的百萬豪宅,他女兒可能只有1、2歲,非常可愛,走路會墊起腳尖。好像黃祺昌也有在那裡。

也有去蔡同榮豪華社區裡的豪宅,記得那裏全都是賓士車。還有在汽車旅館和陳唐山見面,他有講蚊子的事。

好像也有坐在某個廣場的階梯上聽演講,抗議。

沒照片差不多都忘光光了。黑名單時代,有相機也沒人敢拍照,不過搞不好哪個抓耙子會有我們當時的照片也說不定。

郁容

或許我可以去檔案管理局,幫各位找一下有沒有當年的照片留存。

陽生

一定有。還記得當天北美事務協調會的大樓窗邊,中國黨人拿多部攝影機,幫我們拍記錄片留念。

jr

我高中同學她先生念哈佛公衛,她新婚去陪讀,他們和很多台灣同學住在同一棟宿舍。她常煮些好吃的和大家分享,也會時不時送餐給單身的同學。

有一次送餐,一路直接進了某同學的房間,竟然看到桌上一大堆同鄉會聚會的照片,還有正在寫的報告。

哈哈,檔案局或許有我們這趟抗議活動鉅細靡遺的紀錄,還附有照片。如果有的話就太精彩了。

宗穎

那一場很多人,附近(開車一天會到)同鄉會都有響應。

明道

我也記得北美事務協調會的大樓窗邊有一些人拿著相機拍照。也記得要從旅館(Howard Johnson,台灣人開的)走上車去北美事務協調會示威時,有人(不記得是誰)喊了一句,沒什麼好怕的,不用載帽子遮臉)。

宗穎

貴賢和麗瓊也有去,秋敏(不記得他老婆有一起)也有去。

明道

剛去波士頓不久,有一次幾個同鄉一起開車到紐約示威(我第一次参加)。記得有劉世均,郭尚五,林能傑、王經國、嘉和和我共同開車過去。遊行隊伍路傍有人拍照。只有嘉和和我二人戴上挖了二個浻的超市購物紙袋。我問王經國為什麼不載(只有他、嘉和和我三人是少年仔),他說有什麼好怕的。當時覺得他有夠猛。以後就學他了。

郁容

1985我大四時在台北跟一些人去南非航空公司前抗議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才排好隊伍拉起布條,同時鎂光燈就此起彼落,一點都沒有偷拍的意思,直接站你面前拍照。有位拍照的大叔顯然要拍我的特寫,還開玩笑要我笑一個,我也沒讓他失望的給他一個燦爛的笑容。一直記得,也想找這張照片,可惜一直找不到。

其誠

Chinatown 吃飯這段我記不起來,應該沒有特別好吃。

明道

曹咪說記得有去吃飯。






蘋果 iPhone 16 今日正式開賣,準備開箱了!該如何把舊 iPhone 的資料轉移至新手機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蘋果 iCloud 雲端空間,即便沒有額外付費購買儲存空間,只要簡單 3 步驟就可以跟蘋果「免費借 iCloud 空間備份」。

事實上,就算沒有足夠的 iCloud 儲存空間,只要購買新款 iPhone 或是 iPad,蘋果都會提供「iCloud 備份」空間資格,具體作法如下:

步驟一:首先要將原有舊 iPhone 的資料上傳 iCloud,在「設定」>「一般」>「傳送或重置 iPhone」,裡面點選「開始設定」的按鈕,若原先沒有啟用 iCloud 備份功能,此時可以跟著系統只是開啟該功能。

步驟二:當用戶沒有足夠的 iCloud 空間,就可以看到系統跳出提示,告知「符合取得免費額外 iCloud 儲存空間的資格」,這時候點選「繼續」,就代表成功向蘋果到免費的 iCloud 空間。

步驟三:剛買的新 iPhone 開機,並且跟隨螢幕指示進行設定,當進入「App 與資料」的時候,記得選擇「從 iCloud 備份回復」,並且輸入與舊 iPhone 同一組的 Apple ID 帳號密碼,再選擇剛剛完成備份的 iCloud 檔案,就等完成資料轉移。

需要注意的是,用戶免費借 iCloud 空間期限最長只有 21 天,必須在期間內完成轉移,否則暫存的備份檔案會被刪除,得再重新執行一次上述步驟。完成轉移之後,原本的暫存備份則會保留 7 天,隨後永久刪除。

https://3c.ltn.com.tw/news/59548

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 (PG&E)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根據真人真事拍的電影,劇中描述美國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利用(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 (PG&E))以加有六價鉻的冷卻液做為天然氣壓縮機的冷卻之用,隨後將廢棄冷卻液灌入沒有妥善隔絕處理的儲存槽,導致六價鉻污染地下水,無數附近居民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破壞,

該公司1966年的備忘錄,記載公司總部知道地下水被六價鉻污染,卻試圖掩蓋事實、要求辛克利廠銷毀書面資料。

法律訴訟要能咬上總公司才有可能獲得重大賠償,女主角意外獲知當年負責銷毀文件的職員,發現詭異而保存相關資料,並提供女主角 Erin 的律師事務所證明,總公司不但知情,更試圖掩蓋事實。

最後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認罪協商,支付 3.33億美元的賠償與懲罰性賠償。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的律師一看到「鐵證」馬上認罪,不會以「我不知道」、「證據是偽造的」推託卸責。

訴訟的法官,在還沒有鐵證的一開始,就裁定訴訟案成立,並說,自己一輩子都住在離辛克萊不遠的城市,雖然不是辛克萊郡居民,也很擔心、很想知道六價鉻事件對健康的影響。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經過多番的調查之後,她發現辛克利小鎮水質受到六價鉻重金屬離子污染,嚴重威脅區民的生命健康,但這些事實卻受到隱瞞,而罪魁禍首就是太平洋煤氣電力公司。然而,1966年備忘錄證明了公司總部知道水被六價鉻污染,卻什麼也沒做以求改善,並建議辛克利廠保守這個秘密。

即使沒有收賄,一個無能、被下屬蒙蔽的市長,讓人民損失數百億、淪為為財團端盤子的市長,不知道在唱秋什麼。


維基  2021年9月9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再度准許提高容積獎勵,把容積率從560%提昇至840%。[15][24][25]。時任社會民主黨市議員苗博雅質疑台北市政府容積獎勵浮濫、質疑財團是否能履行承諾[26]。京華城則認為全案依都市計畫法第24條拿到20%容積獎勵,以及花費約44億元取得容積移轉30%,總計840%容積率,一切合法取得,無任何一任台北市長圖利[27][12]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25006557.A.DF9.html

柯還說,在最後答辯時,他直接跟法官說,京華城840%容積率,當年在送公開展覽以後,再轉送都市計畫委員會,他完全沒有過問,市長不會過問單一個案。所以後來容積率達到840%他完全不知道,直到今年3、4月間媒體開始報導此事,他才知道容積率達840%這件事。在目前所有的證據,都沒有顯示他去干預這個案子。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787127




2024/09/21 00:55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系統至今已在太空部署7000顆人造衛星,為地球上偏遠地區提供通訊網路。不過,多國天文研究機構18日共同發表報告,指星鏈的新一代衛星造成更大的無線電干擾,正在妨礙天文觀測。

這份18日在《天文與天體物理學(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旗下星鏈系統的新一代衛星V2-mini,產生的無線電雜訊干擾,比其前一代多32倍。荷蘭的大型無線電望遠鏡網「低頻陣列(LOFAR)」就發現,愈加龐大的人造衛星,正令他們的觀測儀器「眼盲」,7月間一系列觀測中,通過該望遠鏡陣列上方天空的星鏈衛星,甚至比無線電天文學中一些最寶貴探測目標,還亮1000萬倍。

發表這份報告的學者,來自荷蘭無線電天文學研究所(ASTRON)、全球最大無線電望遠鏡計畫「平方公里陣列(SKA)」、歐洲科學基金會無線電天文頻率委員會(ESF-CRAF)、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無線電天文研究所、南非羅德斯大學物理與電子學系和巴黎天文台太空與天體物理研究與儀器實驗室(LESIA)等機構。

星系、行星等天體會發出電磁輻射,可被無線電望遠鏡探測,無線電天文學即利用超高靈敏度天線,探測黑洞等發出的微弱訊號,讓人們了解不為肉眼所見的宇宙模樣。

管理LOFAR的荷蘭無線電天文學研究所所長鄧普西(Jessica Dempsey)說,人造衛星無線電,干擾了對遙遠系外行星和初生黑洞的測量,可能也遮擋了從宇宙「再游離時期(Epoch of Reionization)」發出的微弱無線電。「再游離時期」始於宇宙「大爆炸」後約10億年,是目前對宇宙史了解最少的其中一段時期,因訊號十分微弱,須仰賴靈敏度最高的無線電望遠鏡,而且很容易就淹沒在雜訊中。

發表這份報告的團隊,之前研究過第一代星鏈衛星的無線電雜訊,並向太空探索公司談過此問題,該公司也聽進他們的擔心,不過,新一代衛星造成的雜訊干擾,令他們更感驚訝。

鄧普西說,新一代星鏈衛星正以不同方式、在每一個波長上威脅地面無線電天文學,「如此情況持續下去而不設法讓這些人造衛星安靜,就會成為我們所從事的天文學的生存威脅」,若無行動,「我們能見到的星座,很快會只有人造星座」。

太空探索公司尚未回應此事。

德國艦隊漫遊日誌






 

生命從哪來

生命從哪來

  Carl Sagan 說 We are all star stuff. 編輯頁   課程草稿 7/8/23  宇宙大霹靂後,隨著宇宙的降溫,一部分輻射物質(以光速前進的能量稱為輻射物質)開始獲得質量,主要是形成電子與夸克等物質,隨後形成數量比約為 12:1 的化學元素氫與氦。...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