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症狀?(自由時報)

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程涵宇指出,潛伏期為1-10小時,主要影響器官為肝臟、大腦和腎臟。人類的徵兆和症狀與其他粒線體毒素臨床表現相似,但嚴重程度和時間進程有所不同,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嘔吐、腹瀉、血便、少尿、血尿等,患者檢查期間的發現包括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黃疸和四肢僵硬、嗜睡、譫妄、休克、昏迷和死亡。

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

程涵宇提到,易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主要有4大類,包括:變質澱粉類產品、變質的新鮮銀耳、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以及椰子製品,因此像是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及發酵玉米麵容易出現米酵菌酸污染。

米酵菌酸加熱可去除?

許多人以為加熱就可以消除細菌,但程涵宇直言,這方法是沒辦法的,120℃加熱1小時,其毒性仍在,因此目前沒有針對解毒的特效藥。

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吃的出來嗎?

程涵宇提到,受到汙染的食物是吃不出來的,因為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因此受污染的食品具有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食藥署提醒,不論是什麼食物、食材,應遵守「5要」原則,以遠離食物中毒。

●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兔交叉污染。

●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C。(這個不適用米酵菌酸)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C,經烹煮或易腐敗食品低於5°C,室溫不宜久置。


生命從哪來

生命從哪來

  Carl Sagan 說 We are all star stuff. 編輯頁   課程草稿 7/8/23  宇宙大霹靂後,隨著宇宙的降溫,一部分輻射物質(以光速前進的能量稱為輻射物質)開始獲得質量,主要是形成電子與夸克等物質,隨後形成數量比約為 12:1 的化學元素氫與氦。...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