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憂鬱症是一種大腦疾病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憂鬱症如同「心」的感冒,不分性別、年齡、個性、財富狀況與地位,不管是陽光、充滿活力或是內向不擅表達,其實都有可能罹患這樣的疾病,民眾應藉由平日對自己情緒的檢視、專業的協助或專業的治療,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憂鬱症跟壓力有關?不見得!它是一種大腦疾病

另外,有很多人會認為憂鬱症是因為壓力太大造成的,不過劉嘉逸醫師強調,憂鬱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就是一種生病,跟社經地位、成就感、壓力多不多不見得有關。

劉嘉逸醫師提醒,憂鬱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因為治療中斷、沒有完全康復,有的時候又有突發事件而影響病情,即使有接受治療偶爾還是會有想不開的念頭,需要特別留意。

尤其憂鬱症患者自殺通常不是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而是在恢復期。劉嘉逸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這時正處於病情恢復較好,但還沒完全好的階段,陪伴者往往會比較放鬆,而此時的輕生風險其實是最高的。

憂鬱症會產生負向思考 為何知道症狀仍難控制?

而憂鬱症的出現會伴隨失眠、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不振等症狀,情緒上也會感到低落、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甚至負面思考、有輕生的念頭。這些大多數人都明白,尤其憂鬱症患者大部分也都相當了解,但為什麼仍無法控制這些負面想法與衝動呢?

葉雅馨主任提到,這就像平常腸胃痛、高血壓或血糖值太高,人無法自行要求自己的腸胃不要痛、血壓或是血糖不要高,要控制它得從平時的生活習慣調整,或積極的接受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才能緩解或控制症狀。

民眾應了解情緒、覺察憂鬱 陪伴者也須留意警訊

無法控制情緒低落、無法停止負向思考,是憂鬱症患者常會面臨的困難,甚至會因此選擇用自我傷害的方式來面對這些痛苦。葉雅馨主任提醒,憂鬱症需藉由平日對自己情緒的檢視、專業的協助或專業的治療,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而劉嘉逸醫師提到,陪伴者也要多加留意患者是否有一些警訊,例如:憂鬱症患者透漏想不開的意念、將心愛的寵物或東西送人、出現類似交代後事的言行舉止等,不論是言語或行動的訊息都要嚴肅地看待,避免憾事發生。

董氏基金會網站(www.etmh.org)也提供了憂鬱症防治的相關資訊與檢測工具,呼籲民眾一同認識、瞭解、覺察憂鬱症,養成情緒檢視與壓力紓解的習慣,適時尋求專業協助,了解自己就是幫助自己的第一步。


生命從哪來

生命從哪來

  Carl Sagan 說 We are all star stuff. 編輯頁   課程草稿 7/8/23  宇宙大霹靂後,隨著宇宙的降溫,一部分輻射物質(以光速前進的能量稱為輻射物質)開始獲得質量,主要是形成電子與夸克等物質,隨後形成數量比約為 12:1 的化學元素氫與氦。...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