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要死,也要先吃一頓飽
在礦業衰落之後,生活難,父親連九份都少去了,更別說去吃什麼什錦麵,即便去,也不是去解放,而是家裡有急需,拿東西去典當。其實家裡少數有典當價值的也就他手上那只精工錶。
有一年我中耳炎,硬拖幾天後,不但發燒,連走路都失去平衡。父親下工後拿牙膏磨錶面,說:「帶你去九份看醫生。磨錶面是為了讓錶看起來新,能當多一點錢。」
那個傍晚我等在當鋪外,卻聽見裡頭有爭吵聲。沒多久父親走出來,臉色鐵青,一邊套著手錶一邊朝裡頭罵,說:「我是押東西跟你周轉,又不是乞丐討錢不還,你講話不必這麼侮辱人!」
之後父親沒帶我去看醫生,而是帶我去麵攤,叫了兩碗什錦麵。我看著他,心裡想:有錢嗎?父親好像看懂我的意思,低聲說:「要死,也要先吃一頓飽。」
那天我們吃得安靜,一如往昔。
記得父親把肉和豬肝往我碗裡夾,大口吃完麵,然後點起菸,抬頭時,我看到的是他模糊的臉。
回程時天很暗了,父親走在我後面,一路沉默,好久之後才聽見他說:「回去⋯⋯我們用虎耳草絞汁灌灌看⋯⋯可能會很痛⋯⋯你要忍一忍。」
這之後到現在,走遍台灣各地,我好像再也沒吃過一碗及格的什錦麵,無論是色水、氣味或是氛圍。
(文字出處:圓神/念念時光真味)
礦工的故事
礦工口罩的進化論
面對礦坑內高溫溼熱且滿布粉塵的環境,早期的礦工們僅僅是用毛巾摀住口鼻,直到民國60年代左右才推出專門為礦工們設計的防塵口罩。第一代礦工防塵口罩因其獨特的外型被礦工們稱為「牛嘴籠」(如右圖),內部填充物為棉布和海綿所做,容易造成塵粉卡住難以呼吸,礦工通常會用自己帶去的水將口罩上的石灰清洗掉後,將口罩擰乾再繼續使用一至二十分鐘。單價約十幾元在一般礦工用品店都可以買到,但因為礦工防塵口罩為個人用品,非公司所補助與配給,同時因為口罩並不好呼吸,許多礦工捨不得花錢購買防塵口罩,既使購買也常因為不好用而不去使用。
「戴著現在死不戴明天死
第二代礦工防塵口罩設計排氣較為不良,常常因為太過悶熱,而必須在使用的空檔拿下來喘氣,工作上十分不方便,對於這種防塵口罩,礦工們常說這是:「戴著現在死,不戴明天才死」。第三代礦工防塵口罩有良好的排氣設計,雙向空氣流通效果良好,連續使用兩個小時也不會過於悶熱,並且可拆後洗過後重複使用。但因為價格較高,且等到第三代推出時,礦業因為時代的因素和安全顧慮在台灣逐漸消聲匿跡,因此使用率較低,也還沒有來得及普及。許多礦工回憶隨著年紀的增加,矽肺病的出現,才深知防塵口罩的重要性,紛紛表示若能夠回到過去,不管多悶熱都會帶著口罩才敢下礦坑去
我們想說的是...
留存至今的礦業物件雖然不會說話,但每一道細微的刻痕都記錄了在臺灣經濟逐漸起飛的時代,那深不見底且高溫悶熱的礦坑中,辛勤工作的礦工們的血淚與榮耀。從帆布礦工帽到PVC頭盔,需要使盡全力揮動的十字鎬到一秒鑽四下氣動鎬煤機,難以呼吸的「牛嘴籠」到能夠雙向空氣流通口罩,若仔細傾聽他們的故事,礦工日常物件的逐漸進化,也見證了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時代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