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生涯 競爭異常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41/article/11663
夜宿帳篷的博士:「我不知道該怎麼離開學術界」
《衛報》報導引發熱議,倫敦大學的博士生艾咪黎(音譯,Aimée Lê),因為付不起租金,曾睡在帳篷裡兩年。她以為畢業後就能找到穩定的工作,然而卻事與願違……
艾咪黎記得,有時候醒來的時候帳篷已經被白雪所覆蓋,空氣非常寒冷。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她都忙著學習怎麼砍柴生火。艾咪黎已經住在生態公園裡的帳篷兩年了,而她其實是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的博士生與講師。
就像大部分的博士生一樣,艾咪黎同時有一份兼任的英文講師工作。英國的中位年收入為3萬英鎊(約新台幣117萬元),一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大約1萬英鎊(約新台幣39萬元)。而艾咪黎的獎學金與兼任工作在扣除學費以後,一年可以拿到1.2萬英鎊(約新台幣45萬元),生活還算過得去。
然而博士第三年的時候,倫敦大學的宿舍開始整修,艾咪黎被迫搬出便宜的學生宿舍,突然之間她每年的租金就多出了3000英鎊(約新台幣11萬元),她發現她的講師收入根本就負擔不起租金。
為了不至於淪落到輟學的地步,她跟朋友借了一頂帳篷。
學術雙面人的生活:教書、住帳篷
「我當時非常害怕,」艾咪黎發現校園附近,有抗議民眾搭帳篷夜宿,於是她姑且就跟著把帳篷搭在群眾附近,殊不知她這一住就住了兩年。
她把所有的書都堆放在研究生辦公室裡,平常在學校大樓裡沖澡,而她的帳篷就搭在學校附近的生態公園裡。但是她從來沒有告訴學校、學生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她住在帳篷裡的事情。
因為當時她很擔心,無家可歸的故事一旦傳了出去,會影響到她自己的學術生涯。於是她就這樣安靜地過著學術雙面人的生活。
學生都給我很好的評價,我甚至規劃了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那段時間我的工作效率非常好。
艾咪黎回憶,當時的她能夠咬牙撐過去,就是因為她期待拿到博士學位以後,就會有穩定的收入與生活。「一切都是暫時的,」至少當時她是如此相信的。
現在的艾咪黎住在父母家中,她在2018年取得博士學位,從研究所畢業以後,她短暫地當過家教,在植物園打工。後來她獲得一份兩年的工作合約,在艾希特大學(Exter University)擔任創意寫作的講師,但是隨著合約的結束,她現在只能搬回父母家中,繼續尋找下一份工作。
現實的情況是,年輕學者想要發展穩定的學術職涯,已經變得愈來愈困難。「我不曉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感覺很焦慮,」艾咪黎告訴《衛報》:
老實說我很掙扎要不要放棄學術生涯,但諷刺的是我其實很適合這份工作,這是我的志業。
沒有穩定工作保障的博士
艾咪的故事其實不算特別,根據英國大學學院工會(UCU)的調查,英國的學術工作者有三分之一為固定合約工作者,另外41%的學術工作者是時薪制計費,這代表大部分的人並沒有穩定的工作保障。
而隨著大學愈來愈仰賴兼任講師分擔教學工作,固定合約的穩定工作正在不斷減少。
博士睡在朋友地板上的故事時有所聞,而兼任講師能夠拿到為期三年的合約已經算是不錯的工作條件。「我很疲累,但是我已經算幸運,」一個匿名的講師說:
我現在有一個三年的合約,我終於能夠放鬆一點了,但是兩年半以後又要面臨失業,其實讓人非常恐懼。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一年以上的工作合約了,」利物浦大學的心理學兼任講師華倫說,「作為女性妳必須自問,我要什麼時候結婚成家?我要什麼時候買房?但是我們卻被迫要接受這種工作常態。」
「學術圈至少有7.5萬人受雇短期合約,他們被低薪剝削,甚至遭到管理者的欺侮,」英國大學學院工會會長布萊克說,「許多人還沒發現,學術界其實是英國經濟裡最被兼職化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