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機早就有了,開利只是1902年第一個開有發除濕功能(應該說強化除濕功能,降溫後原本濕度就會降低)的空調機器、也以除濕空調作為主要賣點的工程師。最早的冷卻對象是需要除濕功能的印表機,避免紙張受潮影像彩色印刷。
1908年,開利任職副總裁的 Buffalo Forge Company 成立子公司 Carrier Air Conditioner Company of America,1914年開利和 Buffalo Forge Company 總共七名員工自行創立 開利工程公司。
開利最早的行銷策略,顯示高層腦袋不是很清楚,傳說開利最初曾把煉鋼廠的員工當成大主顧行銷,認為這是環境最惡劣、最需要冷卻的員工,行銷業務馬上被煉爐師傅打槍,這麼熱開什麼冷氣。煉鋼廠的師傅和主管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根本不知道冷氣除了效率差、耗電、還降低煉鋼的效能,他們只是直覺開利的業務腦袋不太靈光。
開利最後想通了,冷氣要賣給比較希望工作環境舒適、比較不管影響環境後果的白領階級,讓原本工作環境比較好的更好,才有銷路,最後靠電影院和賣場打開行銷管道。
熱力學第二定律在發展階段,還有個「很環保」的名稱,叫做「不存在理想的冷機(或冰箱)」,「理想」就是「天下有白吃的午餐」,熱空氣可以自己乖乖的跑到室外,輸進冷氣機的能量還可完全用來做別的事,不會變成廢棄的熱、增加環境的負擔。不過「廢棄、負擔」是氣候變遷變成議題後才有的名詞,熱力學的先知Sadi Carnot、Rudolf Clausius、Lord Kelvin,那個時候還沒發明這些名詞。
因此有人說,冷氣機的發明見證「人性的黑暗面」,開利不是壞人,「只是很多人真的需要冷氣」,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天誅、地滅」指的是不用冷氣,很多老弱族群會被「天誅、地滅」,只是代價是環境負擔加劇。
剛開始為了守護老弱族群,或許是惻隱之心,隨後「冷氣」族群過度使用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冷氣效能越來越差,影響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考驗人心。
科技大觀園
冷氣機是現代常見的電器用品,在大賣場、工廠、辦公大樓、家庭等地,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蹤跡。冷氣機可以說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英國的特易購行動電話公司(Tesco Mobile)曾經訪問過四千多人,詢問他們「世界上100項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其中,冷氣機也榜上有名。
新加坡資深總理李光耀先生在西元2000年表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就是冷氣機。他認為冷氣機為生活在熱帶的人提供了一個乾爽舒適的環境,擺脫了因為天氣潮溼炎熱所帶來的慵懶,因而增加了生產力。在西元1960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期中,日本人把冷氣機、彩色電視與汽車三大發明尊稱為「新三種の神器」。